這才是做研究的王道(Tricks of the Trade: How to Think about Your Research While You ’re Doing It)*社會科學類*暢銷書榜~推薦!
作者:Howard S. Becker ISBN:9789866525094
|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
第一章 竅門
我在芝加哥大學唸書的時候,那邊的大學生一碰到困難的概念性問題,老愛模倣權威的口吻說︰「這個嘛,要看你怎麼定義囉。」這話說的沒錯,但沒什麼用處,因為我們還不知道怎麼下定義。
我留在芝加哥大學唸碩士,認識了Everett C. Hughes,後來他變成我的指導教授,最後我們還成為研究夥伴。Hughes是Robert E. Park的學生,Park則公認是社會學「芝加哥學派」 (Chicago School) 的「開山祖師」。越過Hughes和Park,我的社會學血統可以一直回溯到Georg Simmel──這位偉大的德國社會學家曾是Park的老師。迄今我仍以這份傳承為傲。
Hughes對於抽象理論 (Theory) 沒有好感。我們一群學生曾在課後一擁而上,正經八百地詢問他怎樣思考「理論」。他有點慍怒地瞪著我們,並反問道:「關於什麼的理論 (theory of what)?」他認為理論一定跟特定的事物有關,比如有關種族、族群或工作組織的理論,但世上卻沒有「理論」(Theory) 這一種可以獨立存在的東西。話雖如此,當一整個班級或某一個學生陷入我們認為是「理論性」(theoretical) 問題的困境時,像是如何定義想法 (ideas) 或概念 (concepts),他可就很清楚怎樣解套。我們想知道的問題就譬如︰怎麼定義「族群團體」(ethnic group) 這個概念,怎麼知道一個團體是或不是「族群團體」? Hughes在他一篇討論加拿大族群關係的論文中,指出了我們長期以來所犯的錯誤:
幾乎所有使用這個專有名詞 [族群團體] 的人都會認為,族群團體可以用下面各種因素中的一個或多個的組合,和其他團體區分開來:生理特徵、語言、宗教、習俗、制度 (institutions) 或「文化特徵」(cultural traits)。(Hughes [1971] 1984,153)
也就是說,我們認為族群團體可以用它異於其他團體──在此為「非族群」(nonethnic) 團體──的特質來定義;它之所以是族群團體,正因為它和其他團體不同。
但是,Hughes認為,我們把順序弄顛倒了。這種定義性的難題只消一個簡單的技巧就能解決:翻轉解釋 (explanatory) 的順序,並將差異 (difference) 看做身在團體關係網絡之中人們的界定所造成的結果:
一個族群團體之所以是族群團體,並不因為它與其他團體間的差異可被測量或觀察到;正好相反,它是一個族群團體,是因為在族群團體裡面和在外面的人,都知道它是一個族群團體;圈內人 (ins) 和圈外人 (outs) 在言談間、感覺上及行動時,儼然都把它當成是一個獨立的團體。 (Hughes [1971] 1984, 153-54)
因此,法裔加拿大人是一個族群團體,不是因為他們講法文而其他加拿大人講英文;或因為他們通常是天主教徒,而加拿大人是清教徒。他們是一個族群團體,是因為法裔和英裔都認為他們是兩個不同的團體。語言、宗教、文化,與其他我們用來界定族群的差異,毋寧是重要的,但這些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兩個團體視彼此為不同,並「有方法可以分辨出誰屬於或不屬於這個團體,且個人很早就知道自己屬於那一個團體,而沒有任何疑惑」。這個方法對於所有其他定義的問題 (比如說偏差行為的問題,我在本書後頭會繼續討論) 也適用,其核心要義在於,我們要明白體認,研究族群團體不能只單獨地看那個族群團體,而必須要從它與其他團體之間的關係網絡,追溯它在此網絡中孳生的「族群特質」(ethnicity)。Hughes說:
族群關係必得要有一個以上的族群團體才會出現。我們無法只研究一個團體來了解團體之間的關係,這就像研究化合物不能只研究當中的一個元素,或是像拳擊賽不能只透過觀察一個拳擊手就窺知全貌一樣 (Hughes [1971] 1984, 155)。
這就是竅門 (trick) 的真諦──一個簡單的小技巧,幫助你解決大難題 (在上例中,竅門就在於找尋定義在其中生成和使用的關係網絡)。每一個行業(trade)都有解決它特有問題的竅門,外行人不得其門而入,然而內行人三兩下就搞定的簡易法門。與鉛管工或木匠一樣,社會科學這一行也有它的竅門來解決行內的特殊問題。某些竅門是從經驗得來的簡單法門,比方說在回郵信封上貼一張色彩鮮豔的紀念郵票,這個小建議就會讓更多人將問卷寄回。有些竅門則來自發生問題的社會科學分析情境,就像 Julius Roth (1965) 所指出的,研究者不要把調查訪談員的打混看成一個監控員工的問題,非得要逮出不負責任的員工不可。因為只要是他對工作沒興趣,或這工作和他沒有利害關係,接這工作的唯一動機是出於經濟因素,他就有可能打混。
ISBN:9789866525094
叢書系列:研究法叢書
規格:平裝/288頁/15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總論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相關書籍,推薦書單... |
這才是做研究的王道(Tricks of the Trade: How to Think about Your Research While You ’re Doing It)*社會科學類*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425973?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