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心理學!(增訂版)(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9th ed.))*心理勵志類*暢銷書榜~推薦!
作者:Keith E. Stanovich ISBN:9789573266051
|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
第11章 心理學中的偶然
在上一章,我們討論了機率趨勢、機率性思考和統計推衍的重要性。本章將繼續這一討論,但是重點放在對隨機性(randomness)和偶然(chance)這兩個概念的理解困難上。我們將強調人們經常由於不能領會偶然這一概念如何徹底地融合在心理學理論中,以致誤解了研究對臨床實踐的貢獻。
試圖解釋偶然的壞習慣
人類的大腦已經演化到一個程度,能讓我們不懈地尋求世界上事物存在的各種樣式。對於身邊發生的事物,我們總想尋找它們之間的關係、對它們進行解釋並尋求這些事物背後的意義。華爾哥(E. Wargo, 2008)在美國心理學會的一份學刊《觀察者》(Observer)上寫道:「人腦可以說是一個連接因果的器官─一個永不言倦的意義追尋者。」(p. 19)
心理學家曾研究人們這種強烈的、尋找現象背後結構的習慣是怎麼回事。他們發現這種習慣是人類智力的一個特徵,而且可以說是,人類資訊處理及知識獲取領域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背後的真正原因。
然而,人類認知過程的這種極具生存適應性的特點並非十全十美,有時還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障礙。例如,當環境中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讓人們進行概念化時,還一味地尋求用概念來理解事物,就是一種不良的適應行為。那麼,到底是什麼東西在人類認識的這一突出特點上製造麻煩呢?又是什麼東西給我們尋求結構這一過程帶來困擾,以致阻礙了我們對事物的理解?對,你猜對啦!是機率。更具體的說:是偶然和隨機性。
偶然和隨機性是我們周圍環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偶然和隨機性的規律是支配生物演化和基因重組的機制,物理學也運用偶然的相關統計規律來解釋物質的基本結構。自然界發生的很多事情都是穩定的、系統的、可解釋的因素與偶然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回想前面談到的一個例子:吸煙導致肺癌。生物學上系統的、可解釋的因素,把吸煙和某一疾病之間建立關聯,但這並不表示所有吸煙者都會罹患肺癌,這種趨勢是機率性的。也許,最終我們能解釋為什麼有些吸煙者不會罹患肺癌,但是在現階段,這種不穩定性必須歸因於決定一個人是否感染某一疾病的大量偶然因素。
在上面的例子中,當我們說一件事決定於偶然時,並不必然表示它是不確定的,而只是說它是當下無法確定的。例如,說拋擲一枚硬幣是偶然事件,並不是因為當我們透過測量拋擲的角度、硬幣的金屬含量以及許多其他變數等,都不可能確定拋擲的結果。實際上,這些變數的確決定了拋擲硬幣的結果。但正是因為在每一次拋擲時,我們沒有比較簡易快捷的方法測量這些變數,所以才視之為一個偶然事件,一次拋擲的結果不是具有不確定性,只是在當下無法確定。
世界上的許多事件不能只運用穩定的、系統的因素完全解釋清楚,至少現在還不能。當現時還沒有系統因素可以解釋某一現象時,我們喜歡尋求結構的腦袋通常並不會因此而停止工作,它會去找一個毫無意義的理論強加在原本是隨機的研究數據上。心理學家曾對此現象進行實驗研究。研究者在一種實驗情境中,要求受試者觀察在許多不同維度上變化的一系列刺激物,並告訴他們其中的一些刺激物是屬於一類,其他的則屬於另一類,受試者的任務是猜測每個刺激物屬於哪一類。實際上,研究者是把刺激物隨機歸類,因此,除了隨機性,並沒有任何其他規律。但是,受試者很少敢做隨機猜測,相反地,他們通常處心積慮的虛構一個複雜的理論,以解釋他們對這些刺激物的分類。
ISBN:9789573266051
叢書系列:大眾心理館
規格:平裝/368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心理學>概論/入門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相關書籍,推薦書單... |
這才是心理學!(增訂版)(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9th ed.))*心理勵志類*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461643?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