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也是哲學家(The Philosophical Baby: What Children’s Minds Tell Us About Truth, Love, and the Meaning of Life)*親子教養類*暢銷書榜~推薦!
作者:Alison Gopnik ISBN:9789861204444
|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
第一章 可能的世界 -- 為什麼孩子要假裝?
人類並非活在真實世界中。所謂「真實世界」指的是過去曾真實發生、當下正在發生,以及未來即將發生的一切。但是我們不只活在這個單一的世界裡,而是活在一個擁有許多可能世界的宇宙中,包括這個世界未來的所有樣貌,還有它過去以及眼前這個當下可能展現的所有樣貌。這些可能的世界就是我們口中的夢想與計畫、虛構小說,以及假設。它們是希望與想像的產物。哲學家則含蓄風趣地稱之為「違實」(counterfactuals)。
違實是人生裡的「要不是、早知道、原本應該」,也就是未來可能會但尚未發生的種種,或是過去本來該、結果卻沒有如此發展的一切。人類很在乎那些可能的世界,跟關切真正的現實世界一樣深刻。乍看之下,違實思考(counterfactual thinking)似乎是一種非常精巧複雜、令人費解的哲學能力。我們怎麼能夠思考不存在的事物?我們為何要這樣思考,而不是只鎖定眼前的真實世界就好?理解真實世界顯然能帶給我們演化上的優勢,但是我們能從想像世界裡得到什麼好處呢?
想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從觀察年幼的孩童著手。違實思考是否只會出現在世故的成人身上呢?還是說幼童也有能力思索各種不同的可能性?世人普遍認為嬰兒與幼童只能處理此時此地的事務,也就是他們當下的感受、理解與體驗,而西蒙‧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與尚‧皮亞傑(Jean Piaget)提出的理論則雙雙呼應這種看法。即便當幼童假裝或想像時,他們其實無法區分現實與幻境:這種見解認為,孩子們的幻想不過是另一種直接經驗(immediate experience)。
認知科學家已經發覺這種傳統想法是錯誤的。我們發現,就連非常年幼的孩童也能思考各種不同的可能性,知道它們與現實有別,甚至還會運用它們改變這個世界。他們能夠想像這個世界在未來有哪些不同面貌,並且運用它們創造各種計畫。他們有能力想像這個世界在過去可以有哪些不同面貌,以及它們如何影響過往的種種可能性。此外,最教人吃驚的是,他們有能力完整地創造幻想世界、天馬行空的虛構故事,以及引人注目的託辭。這些瘋狂的幻想世界是童年中常見的情節——每個三歲孩童的父母都會驚嘆道:「好精采的想像力!」
孩童的違實:擘畫未來
孩童能夠違實地思考嗎?我們該怎麼判定年紀很小的嬰兒有無這種能力?在我的實驗室裡,我們會拿「套圈圈」這種標準的嬰兒玩具給受試嬰兒看。但是,我會用膠帶遮去其中一個套環的中央空洞。對於這個顯然相似、實則頑強難搞的套環,受試嬰兒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當我們讓一名十五個月大的嬰兒參與這項實驗時,他會運用試誤法(trial-and-error method)來解決這道難題。他會把某些套環套疊在柱子上,然後仔細觀察那個被膠帶蓋住的套環,並且試著把它套在柱子上。接著,他會更用力地嘗試把它套在柱子上。然後,再試一次。這時,他抬起頭,臉上充滿疑惑,拿起其他套環再試一次,接著又拿起那個貼了膠帶的套環再試一次。基本上,年紀還小的嬰兒會不斷重複嘗試,直到他們放棄為止。
不過,等到他們長大了些,對於這世界的運作方式有了更多理解後,受試嬰兒的反應將會截然不同。一名十八個月大的嬰兒會把所有的其他套環全都套疊在柱子上,然後握住那只被動過手腳的套環,臉上露出「你想騙誰啊?」的表情,連試都不屑一試。或者,受試嬰兒會立即挑出那只誆人的套環,把它用力地扔到房間的另一頭,再回頭冷靜地套疊其他套環。或者,她會同樣誇張地把那只騙人的套環拿到柱子上方,同時大喊「不要!」或「呃—喔!」。這個年紀的嬰兒無須親眼看見那只套環會有什麼結果,他們可以想像假如把它套在柱子上會發生什麼事,並據此做出合適的舉止。
有能力說出「不要」與「呃—喔」,讓你立刻遁入違實與可能的世界——沒有走的那條路,未曾實現的可能性。而我們發現,其實小寶寶開始提到脫離現實的可能性時,也正是他們靠著頓悟以靈活運用工具之始。有能力談論各種可能性有助於你想像那些可能性。
ISBN:9789861204444
叢書系列:科學新視野
規格:平裝/336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親子教養>潛能/學習力啟發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相關書籍,推薦書單... |
寶寶也是哲學家(The Philosophical Baby: What Children’s Minds Tell Us About Truth, Love, and the Meaning of Life)*親子教養類*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488466?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