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 ~ 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Bei Wu Jie De Tai Wan Shi :1553 ~ 1860 Zhi Shi Shi Wei Bi Shi Shi Shi...]*人文史地類*暢銷書榜~推薦!

作者:駱芬美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3/02/2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50元

►最新優惠價格◄

ISBN:9789571357287
叢書系列:HISTORY
規格:平裝/264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台灣史地>通史

 ►人文史地►暢銷書► 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 ~ 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Preview】內容預覽/連載/試閱PDF下載

8.兩岸諜對諜

你以為:兩岸政治諜對諜,是從一九四九年以後才開始的
事實是:明鄭時期,兩岸間的政治諜對諜就始終存在

從國民政府撤退到臺灣,兩岸之間就存在著諜對諜的政治鬥法。一九四九年起,陸續有軍人從臺灣投誠大陸,最多曾有人拿到獎金二千五百兩黃金;而一九六一年起,前後有十六名大陸的「反共義士」起義來臺,政府共支出將近五萬兩黃金獎賞這些「義士」們,換算成臺幣應有十億元左右。其中駕米格二十一型飛機來投誠者,還領到七千兩黃金,三十年前的市值達一億元,應該可以在臺北市精華地段買下好幾棟豪宅。

而這種臺灣和大陸諜對諜、人員「投奔」對方陣營的戲碼,早在三百年前,鄭成功東渡(一六六二年)臺灣到鄭克塽投降滿清(一六八四年)為止的二十二年間,就屢見不鮮了。

鄭成功進入臺灣時,清朝隨即施行一道對於鄭家極具殺傷力的「遷界令」,要求浙江、福建、廣東三省,住在距海三十里(十八公里)以內的居民,一律往內陸遷徙,隨後將村莊焚毀。

這個堅壁清野的策略,實施得非常徹底,目的是讓鄭成功糧餉物資來源枯竭,最後迫使其山路五商、海路五商無法經營。少了海外貿易收入支應軍費,經濟愈來愈困窘,只好在臺灣努力拓廣耕地、發展農業(註1),但農業收入遠不如海上貿易,鄭家終究無法再與清朝廷相抗衡了。

提出這個「高見」的人,是原本鄭成功陣營的將領黃梧。他是在清朝廷對鄭成功部屬提出優遇的招降條件時(註2),獻出鄭方重要基地海澄投降清朝(註3)。因為黃梧熟知鄭軍內情,他向清廷提出「滅賊」策略:「鄭成功之所以能夠守金、廈彈丸之地與清朝廷對峙,是因為有沿海人民接濟糧餉、油、鐵、船。」此一建議果然斲傷鄭家的命脈。

此外,黃梧投降清廷後,招降鄭方官員二百多人,兵好幾萬人,使鄭成功北上的計畫受阻,更大大助長了清朝的實力。康熙皇帝特別封他為海澄公,位居「一等公」,是明鄭降將中職位最高的,子孫更可享受「世襲十二代」的賞賜。

趕走荷蘭人後(一六六二年),鄭成功年僅三十九歲即在臺灣病逝。他死前的遺命竟是賜死兒子鄭經,因此,他的驟死引發鄭氏內部權力真空。

鄭成功的部將黃昭在臺南擁立其同父異母的弟弟鄭襲,繼位為延平王;在廈門的鄭經,則拉攏掌握海軍都督周全斌,以「正統」自居。位於金門的元老重臣鄭泰(鄭經堂叔)則持觀望態度,傾向與清方談判,甚至提出金門、廈門、臺灣三島,比照朝鮮成為朝貢國的辦法。

這時清朝廷康熙皇帝剛繼位,年僅八歲,大權掌握在鰲拜手中,在一切還不穩定的狀況下,清廷不想開啟戰端,因此不斷招撫廈門的鄭經。只要鄭經願剃髮,並到北京請降,不但赦免其違抗的罪責,還給予優厚的爵位、從優加薪、安插官職。

鄭經不想被招降,又擔心自身實力不敵清廷武力,於是假造人員、器械總冊,以準備投降的姿態迷惑清方,並和清政府進行談判。同時,出兵臺灣打敗叔叔鄭襲,之後留下部將黃安掌理臺灣,自己又回到廈門。

回到廈門的鄭經,卻面臨被孤立和親信背叛的危機:一方面「遷界令」使廈門失去物資和情報的來源;另一方面,堂叔鄭泰因立場不同,被鄭經幽禁後自殺。鄭泰的弟弟鄭鳴駿和兒子鄭纘緒因而帶著八千士兵及一百艘船,向清將領耿繼茂投降;第二年,原本支持鄭經的海軍總督周全斌、提督黃廷也投降滿清。

鄭泰事件發生後,鄭經又被施琅和荷蘭的聯合部隊打敗,撤出金門和廈門,退守到漳州沿岸的小島銅山,他的部屬大多投降了清廷。四個多月後(一六六四年三月)鄭經終於放棄福建沿海的島嶼,撤退到臺灣,建國「東寧」,對西洋人自稱「東寧國王」,為保有政權的合法地位並維繫鄭成功舊部屬的向心力,仍繼續尊奉南明桂王的「永曆」年號,但不再有西征清朝的想法。

跟著鄭經來臺的人,三年內,有四分之一的人陸續從澎湖、臺灣渡海投降清朝,估計約有文武官員近四千人、正規軍四萬多人、船隻九百多艘。

清廷對明鄭來降的將官,剛開始只給一些閒缺。後來漸漸依照帶來投降的人數多寡,給予職銜和薪水,例如:帶很多官兵來投降的官員,就加職銜,給原本的全薪;所帶官兵少又沒什麼功勞,就降職等,給一半的薪水。

清廷方面,不放棄武力攻臺的鰲拜,命施琅統領水師征剿鄭經,只是施琅前後三次攻打臺灣,都遇到颱風無功而返。

鄭經退到臺灣三年後,十一歲的康熙皇帝開始親政(一六六七年)(註4),再度招撫鄭經,只要剃髮並歸順清朝,就封給他爵位和優厚的俸祿(註5)。面對施琅不斷提出攻臺計畫,康熙不僅未接受,還免去施琅的福建水師提督職務,調他入北京,拆散兵眾、燒毀船艦。

鄭經對康熙的善意雖沒有正面回應,也沒有重啟戰端。鄭經仍堅持「不剃髮」,致力在臺墾殖,將官和士兵生活漸漸安定,也不騷擾清廷,雙方算是「相安無事」(註6),只發生過少數零星的叛逃事件。

鄭經來臺九年後,也就是康熙親政六年後(一六七三),兩岸關係又有了戲劇性變化……

►人文史地►暢銷書► 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 ~ 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人文史地►暢銷書► 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 ~ 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人文史地►暢銷書► 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 ~ 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人文史地►暢銷書► 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 ~ 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人文史地►暢銷書► 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 ~ 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人文史地►暢銷書► 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 ~ 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人文史地►暢銷書► 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 ~ 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人文史地►暢銷書► 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 ~ 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人文史地►暢銷書► 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 ~ 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人文史地►暢銷書► 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 ~ 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人文史地►暢銷書► 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 ~ 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ISBN:9789571357287
叢書系列:HISTORY
規格:平裝/264頁/16k菊/14.8x21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台灣史地>通史

►人文史地►暢銷書► 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 ~ 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Item Also Bought】相關書籍,推薦書單...

被混淆的臺灣史:1861~1949之史實不等於事實 被扭曲的臺灣史:1684~1972撥開三百年的歷史迷霧 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從古地圖洞悉台灣地名的前世今生 西方憑什麼:五萬年人類大歷史,破解中國落後之謎 台灣不教的中國近代史:中華民國為什麼是現在的樣子? 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3冊套書) 帝國崛起: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2 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台灣各族群身世之謎 少年臺灣史:寫給島嶼的新世代和永懷少年心的國人 被扭曲的臺灣史:1684~1972撥開三百年的歷史迷霧 被混淆的臺灣史:1861~1949之史實不等於事實 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從古地圖洞悉台灣地名的前世今生 台灣不教的中國近代史:中華民國為什麼是現在的樣子? 隱藏地圖中的日治台灣真相:太陽帝國的最後一塊拼圖 

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 ~ 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Bei Wu Jie De Tai Wan Shi :1553 ~ 1860 Zhi Shi Shi Wei Bi Shi Shi Shi...]*人文史地類*

►最新優惠價格◄

資料來源:[博客來BOOKS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ap/products/0010576773?utm_source=ap&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
圖文屬原創所有。相關資訊僅供參考,歡迎前往選購


arrow
arrow

    BOOKS 暢銷書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